各有关单位:
根据《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管理办法》(哈工程校发〔2019〕78号)等相关规定,科研院组织开展了2022年度哈尔滨工程大学“高水平科研引导专项”0-1探索计划申报及评审工作。经组织专家评审,拟对70个项目实施资助,拟立项项目清单如下:
序号 | 项目 | 所属单位 | 项目名称 |
1 | 崔璞 | 船舶工程学院 | 一种高效摧毁舰艇目标的新型战斗部原理与试验验证 |
2 | 马腾 | 船舶工程学院 | 采用人工侧线局部感知的仿生鱼群被动协同技术 |
3 | 沈海龙 | 船舶工程学院 | 高速海洋航行体编队航行兴波抑制与兴波叠加减阻机制研究 |
4 | 熊骋望 | 船舶工程学院 | 深海高压条件下超空泡生成机理研究 |
5 | 刘杨 | 动力与能源工程 | 基于熵波理论的燃烧室噪声形成机理与预报方法研究 |
6 | 李新辉 | 动力与能源工程 | 惯容非线性能量阱的船舶抗冲击机理研究 |
7 | 杨立平 | 动力与能源工程 | 基于多组分交叉反应的柴油/氨双燃料发动机化学反应动力学机理研究 |
8 | 王洋 | 动力与能源工程 | 船舶发动机氨-氢燃料急速燃烧技术研究 |
9 | 王佳琪 | 动力与能源工程 | 基于水合物法的船舶尾气CO2捕集存储一体化技术基础研究 |
10 | 高杰 | 动力与能源工程 | 跨介质发动机气水两用压缩机增压机理与设计规律研究 |
11 | 肖友洪 | 动力与能源工程 | 燃气轮机叶片表面宽带分布声源反演和特征识别 |
12 | 杨仁 | 动力与能源工程 | 宽参数范围内混合工质多相传热传质机理和性能预测方法研究 |
13 | 邓福泉 | 动力与能源工程 | 燃气轮机氨燃料分级燃烧机理与排放特性研究 |
14 | 郝勇 | 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 | 基于全球地磁异常场的自主导航技术 |
15 | 冯志光 | 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 | 奇异时滞系统实时可达集分析与控制及在气垫船控制中的应用 |
16 | 刘彦文 | 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 | 时滞不确定舵减横摇/航向综合系统鲁棒稳定与H∞控制研究 |
17 | 张姜怡 | 水声工程学院 | 研究水下运动目标周围的超低频流场的产生机理以及在水声探测中的应用 |
18 | 李思纯 | 水声工程学院 | 基于掩蔽与深度学习联合的水中同时航行目标识别技术研究 |
19 | 张海刚 | 水声工程学院 | 低横波声速海底的海洋声场抛物方程计算方法研究 |
20 | 吕宏武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开放环境下智能集群无人系统可靠性度量与建模技术研究 |
21 | 庄园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面向云操作系统大规模关键任务的实时容错技术研究 |
22 | 申林山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面向智能船舶网络安全的博弈对抗与推演关键技术研究 |
23 | 李伟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图数据库系统中自主物化视图管理技术研究 |
24 | 刘星 | 机电工程学院 | AUV 状态时序列数据感知下区域跟踪自适应容错控制研究 |
25 | 史冬岩 | 机电工程学院 | 瞬态强冲击下结构非线性动力响应相似机理研究 |
26 | 项学智 |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 结合运动线索的自监督单目场景深度恢复方法研究 |
27 | 邓志安 |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 新型射频深度学习系统构建方法 |
28 | 陈蓉蓉 | 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 溶剂化作用对贻贝关键足粘附蛋白与界面粘/脱附影响机制 |
29 | 盖世丽 | 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 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设计、制备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应用基础研究 |
30 | 高卫红 | 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 基于原子不全占位特征探索新型低晶格热导率热电材料的研究 |
31 | 贺飞 | 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 光/声/电多物理场响应的卤氧化铋纳米压电材料用于肿瘤微环境响应的癌症诊疗理论技术研究 |
32 | 李珍 | 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 NiMnGa 相变纳米流体强化天然气水合物分离动力学 |
33 | 田兵 | 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 面向水声换能器应用的大驱动应变形状记忆功能合金及复合材料研究 |
34 | 王艳力 | 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 氧化石墨烯基智能自修复防腐涂料研究 |
35 | 于静 | 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 不同壳层配位对过渡金属单原子电催化析氢性能的调控机制 |
36 | 王晴晴 | 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 “双碳”背景下船舶尾气低温脱硝催化剂的开发和反应机制研究 |
37 | 朱凯 | 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 锌负极表面“金属-有机”修饰层的构筑与保护机制研究 |
38 | 樊赵兵 | 数学科学学院 | 朗兰兹对偶与代数及其表示的几何实现 |
39 | 葛斌 | 数学科学学院 | 几类具非标准增长的双相变指数椭圆和抛物型方程的研究 |
40 | 杨延冰 | 数学科学学院 | 一类变指数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适定性研究 |
41 | 薛玲 | 数学科学学院 | 复杂网络上的随机微分动力学及其应用 |
42 | 关春颖 |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 基于微结构多模光纤的全光纤光谱仪 |
43 | 刘禄 |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 新型稀土核壳结构微晶玻璃的构建及研究 |
44 | 刘哲 |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 非对称探测效率情景下的量子通信安全性研究 |
45 | 田可 |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 克尔谐振腔产生蓝带光频梳的关键色散调控研究 |
46 | 李汶佳 |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 非偏振光散射场光自旋霍尔效应研究 |
47 | 黄玉 |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 基于量子效应的全光纤矢量磁场测试系统 |
48 | 陈玉金 |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 单原子吸波机理及全微波波段隐身技术 |
49 | 欧阳秋云 |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 用于海洋探测的蓝光钙钛矿二极管研究 |
50 | 李玉祥 |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 基于超表面连续谱束缚态的光学传感器 |
51 | 田凤军 |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 面向海洋油气田开发构筑高灵敏度H2S光纤传感器及其SPR增强机理研究 |
52 | 刘永阔 |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 基于蒙特卡罗模拟与机器学习回归的γ射线累积因子计算研究 |
53 | 乔守旭 |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 先进两相流数值求解模型研发 |
54 | 张智刚 |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 钠冷快堆钠水反应界面特性及其抑制机理研究 |
55 | 张宇 | 青岛创新发展基地 | 跨介质混杂非线性动力系统稳定性分析理论研究 |
56 | 林建新 | 青岛创新发展基地 | 基于自下而上技术的约瑟夫森弱连接效应研究 |
57 | 于法军 | 青岛创新发展基地 | 面向未来反UUV抓捕运用的可压缩柔性分段绳索驱动水下软机器人研究 |
58 | 李若欣 | 青岛创新发展基地 | 仿鲀科机器鱼多鳍协同自推进运动控制及水动力性能研究 |
59 | 叶礼裕 | 青岛创新发展基地 | 机翼水下高速冲击冰体问题的相似律研究 |
60 | 李国瑞 | 青岛创新发展基地 | 面向极端动载荷条件应用的软体机器人研究 |
61 | 陈云赛 | 青岛创新发展基地 | 多模态可变形海洋折纸机器人新概念构型设计及其动力学建模 |
62 | 武国勋 | 青岛创新发展基地 | 基于复杂系统符号序列复杂度的舰船毁伤表征方法研究 |
63 | 陈博威 | 青岛创新发展基地 | 水下小目标远距离探测技术研究 |
64 | 刘雪芹 | 青岛创新发展基地 | 面向智能识别的海底掩埋型预置WQ声学特性提取技术研究 |
65 | 张亚勋 | 青岛创新发展基地 | 基于微纳光纤的多功能光纤传感机理研究 |
66 | 王鹏飞 | 青岛创新发展基地 | 4微米以上中红外波段氟化物全光纤化激光器 |
67 | 王祎 | 青岛创新发展基地 | 亚波长二维阵列结构等离激元纳米激光研究与应用 |
68 | 姚晓辉 | 青岛创新发展基地 | 基于图神经网络的影像多组学融合挖掘脑认知机制 |
69 | 刘俊男 | 烟台研究院 | 修饰负膨胀材料作为超低温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探究 |
70 | 马永辉 | 烟台研究院 | 高性能多孔硅基负极材料的精细制备及其微观组织特性研究 |
现对评审结果进行公示,公示期为2022年6月20日-2022年6月22日,公示期内如有异议,请向科学技术研究院反映。
联系人:肖晶 联系电话:0451-82589081
科学技术研究院
2022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