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核学会、美国机械工程学会(ASME)和日本机械工程师协会(JSME)联合主办,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承办,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工程大学协办的第三十二届国际核工程大会(ICONE32)于山东威海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为“共促核能高质量发展,支撑绿色低碳转型”,来自国内外核能专业相关高校、研究院所、企业近千名学者出席了本次大会。

学校核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谭思超教授担任大会技术委员会执行主席,王翔副教授、韩旭副教授担任大会技术委员会秘书。此外,学校十余位教师、博士生担任了大会各技术方向的主席或联席主席职务,为会议的成功举办提供了有力支撑。

学校12名教师、79名本硕博学生参加本次学术盛会,同世界各国同行展开了深入交流和友好切磋。谭思超教授在“小型模块化反应堆的发展与应用”大会报告环节担任主席,并在“核能的未来”大会报告环节做学术报告《The Application and Challenges of AI Technology in Nuclear Power》;高璞珍教授在“核工程中的女性”专题Panel中担任主席并做报告《Women in Nuclear Education at HEU》。在会前举办的Workshop中,谭思超教授担任“人工智能的方法、应用和风险”环节担任主席,并做学术报告《AI for Nuclear Thermal-Hydraulic Research: Modeling, Calculation and Optimization》;韩旭副教授在“热工水力方法、实验和基准”环节分享了学术报告《Experimental and Analytical Study of Interfacial Area Transport in Rod Bundle Flow Channel》。

学校师生参与了大会全部16项技术主题(Technical Tracks)中的12项主题,91人次做技术报告。在先进反应堆和聚变技术、热工水力和安全分析、计算流体力学(CFD)、新工质热工水力特性研究、精细化流致振动数值模拟等多领域分享了核学院的研究成果,并与各国专家学者进行了技术探讨,研究成果获得了同行的认可与赞许。谭思超获国际核工程大会长期贡献奖(中方仅一人获奖),这是学校教师首次获得该奖项;博士生Mohamed Salem Taaryet以总评分第一摘得学生竞赛组最高奖项“Akiyama Medal”并发表获奖感言;博士生焦广慧获得本届大会学生竞赛最佳论文奖,这是自2016年以来,核学院学生连续九届在国际核工程大会上获得论文竞赛奖项。

国际核工程大会(ICONE)是国际核工程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大会,素有核工程领域的“奥林匹克”之称,得到了各国政府部门、专家和企业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大会是由多方于1991年共同发起的国际学术会议,中国核学会在2005年成为会议主办方之一。此后,该会由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日本机械工程师学会和中国核学会共同主办,轮流组织,每年一届,至今已轮流在美国、欧洲和中国连续举办了32次。